教师育人故事展播1—重塑课堂,重拾信心

发布者: 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10日浏览次数: 71

    

   张文,毕业于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,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对家乡的深厚感情,三年前,她选择回到家乡的一所中职学校,成为一名语文教师。接下来,一起听听她的育人故事。

    初登讲台时,她满怀热情地准备了一堂自以为十分精彩的《诗经》赏析课。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——台下的学生有的趴在桌上睡觉,有的偷偷吃零食,还有的交头接耳、窃窃私语。课后,她独自在办公室发呆,情绪低落。教学经验丰富的李老师看穿了她的心思,微笑着对她说:“小张,我们要学会用中职学生的‘语言’和他们对话。”

    这番话令张老师豁然开朗。她开始细心观察这些学生,发现他们并非不爱学习,而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屡屡受挫,逐渐丧失了信心。他们真正需要的,是被人理解、被人认可。


    于是,张老师决定从改变教学方式入手。她把班级分成六个学习小组,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典雅的名字:“墨香文苑”“诗韵雅阁”……在讲授《林黛玉进贾府》时,她安排各小组分别扮演不同角色,通过情景剧的方式理解人物性格。起初,学生们纷纷害羞推辞,但在她的不断鼓励下,“墨香文苑”组一名同学将贾宝玉的纨绔气质演绎得活灵活现,赢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。

   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,张文还推出了“三个一”计划:每天一课前三分钟演讲,每周一篇读书笔记,每月一次诗词大会。刚开始,学生们叫苦不迭,但她始终耐心陪伴:午休时,与学生们一起在阅览室静静读书;放学后,留下来细致指导他们修改作文。张老师说,最让她感动的是,曾经最调皮的小鑫在第一次完整读完《平凡的世界》后,红着眼圈对她说:“老师,孙少平让我想到了自己。原来读书真的能让人找到方向。”

    渐渐地,她的课堂上,睡觉的学生变少了,举手发言的越来越多;敷衍应付的变少了,认真思考的日益增多。如今,她依然在这条教育之路上不断探索、前行。

    中职教育,是一场温暖的守望。它需要教育者用心唤醒每一个孩子的潜能,以爱照亮他们前行的路。每当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,都让她更加坚信:没有教不好的学生,只有尚未找到的教育方法。愿以耐心与智慧,静待每一朵花如期绽放。